[1] 马家骅. 蜣螂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效部位及其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02) .
[2] 刘可. 血清PSA值及组织PSA定量相关问题的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1,(11) .
[3] 王剑火. 一种根据指南针原理设计的排尿报警装置[D]. 第二军医大学, 2009,(10) .
[4] 刘海鹏. 肾上腺素受体、L型钙通道阻断剂降压及改善下尿路综合征新策略[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10) .
[5] 李新中. 齐墩果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的制备及其肝靶向性研究[D]. 中南大学, 2008,(01) .
[6] 范洪力.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与针灸干预的临床研究[D]. 福建中医学院, 2008,(01) .
[7] 常德贵. 足部反射区按摩对药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增效及作用机理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12) .
[8] 魏一强. 蟾蜂栓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10) .
[9] 王峻. 紫花茉莉抗小鼠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及其对Ki67、CD34表达的影响[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
[10] 刘智勇. 血清PSA及其相关形式与前列腺疾病关系的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