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孙继颖. 大豆水分高效利用调控机理与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03)
.
[2] 白向历. 玉米抗旱机制及鉴定指标筛选的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 2009,(12)
.
[3] 陈展宇. 旱稻抗旱解剖结构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 2009,(10)
.
[4] 刘国兰. 栽培稻抗旱性状评价与定位及其育种应用[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2)
.
[5] 杨勇. 大豆亲本及其体细胞杂交后代的耐盐性和光合特性比较[D]. 浙江大学, 2008,(12)
.
[6] 董守坤. 大豆吸收利用氮素规律及相关酶活性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3)
.
[7] 王玉涛. 北京城市优良抗旱节水植物材料的筛选与评价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8] 凌丽俐. 转C_4光合酶基因水稻的光合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D]. 四川大学, 2008,(05)
.
[9] 汤正辉. 苦苣苔科植物的快速繁殖、离体保存及耐阴性研究[D]. 四川大学, 2008,(05)
.
[10] 樊宪伟. 春小麦适应干旱的生理生态学机制[D]. 兰州大学, 2008,(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