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潘辉. 三种相思树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及碳平衡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
.
[2] 易志军.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与地力维护研究[D]. 中南林学院, 2002,(02)
.
[3] 崔宁博. 西北半干旱区梨枣树水分高效利用机制与最优调亏灌溉模式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10)
.
[4] 李絮花. 施肥制度与土壤可持续利用[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5] 刘平. 美国森林植被模拟系统(FVS)在北京地区人工林上的应用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6] 邵景安. 西南山地景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及管理实践对土壤水、养分和有机碳动态的影响[D]. 西南大学, 2006,(12)
.
[7] 宋付朋. 长期施磷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其有效性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1)
.
[8] 张映翠. 乡土草本植物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修复的生态效应及机制研究[D].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
.
[9] 陆道调. 马占相思工业人工林林分经营规划及管理的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4)
.
[10] 吕成群. 相思树种根瘤菌的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05,(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