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付玉杰. 甘草黄酮和甘草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2,(02) .
[2] 王芳. 桑叶中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的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 2009,(01) .
[3] 宋康康. 抑制剂对酪氨酸酶的效应及其对黑色素生成调控的研究[D]. 厦门大学, 2008,(08) .
[4] 崔永明. 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药效及其指纹图谱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2) .
[5] 张小燕. 胶原蛋白肽生物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D]. 西北工业大学, 2008,(03) .
[6] 王铁杰. 穿龙薯蓣质量控制方法和相关成分药动学研究[D]. 沈阳药科大学, 2007,(05) .
[7] 王青秀. 大黄及其主要成份的毒性毒理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04) .
[8] 李军. 去氧胆酸钠、2,6-二氯苯腈和LHRH-PE40毒性的动物实验研究[D]. 汕头大学, 2007,(01) .
[9] 刘道芳. Toll样受体4介导BCG/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的机制及芍药苷的作用[D]. 安徽医科大学, 2006,(12) .
[10] 黄敬群. 桂皮醛抗血栓和抗肿瘤作用的体内研究[D]. 第四军医大学, 20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