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军. 姜黄素生物学作用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D]. 大连医科大学, 2006,(12) .
[2] 张硕. 乾坤宁抗肿瘤的药效学和机理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07) .
[3] 吕明怡. 活血化瘀并益气养阴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及实验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4] 于洋. 基于粒径的生物效应构建肿瘤微酸环境响应性药物载体及其应用[D]. 浙江大学, 2015,(10) .
[5] 周英武. 人参皂苷Rg1对树突状细胞效应与分子机制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6] 张昆仲. 姜黄素与伊马替尼体外协同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制研究[D]. 福建医科大学, 2008,(01) .
[7] 刘立民. 姜黄素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03) .
[8] 丁奇峰. 姜黄素对血管内皮损伤和内皮细胞粘附及凋亡的影响[D]. 河北医科大学, 2006,(11) .
[9] 周欣. 姜科姜黄属植物的质量评价体系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 四川大学, 2006,(11) .
[10] 林海. 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 吉林大学, 200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