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卢立娜. 华北驼绒藜的繁殖生物学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0)
.
[2] 邓群仙. 枇杷种子退化的胚胎学机制及中度退化种子株系遗传多样性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7)
.
[3] 姜金仲. 四倍体刺槐生殖器官发育与变异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0)
.
[4] 张胜. 丝瓜果实、种子性状发育遗传和种子质量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08,(09)
.
[5] 陈丽静. 番茄AFLP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抗病基因Multi-caps标记识别体系建立[D]. 沈阳农业大学, 2007,(05)
.
[6] 张学江. 中国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体的遗传变异[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7,(05)
.
[7] 张红宇. 双胚苗水稻中单倍体与二倍体表型和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D]. 四川农业大学, 2006,(12)
.
[8] 曾长立. 芸薹属多倍体植物果实及种子发育与进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06,(05)
.
[9] 许广.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与绩效研究[D]. 中南大学, 2011,(12)
.
[10] 付伟. 罗汉果二倍体及四倍体遗传变异研究[D].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