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军东. 抗真菌天然产物的筛选与分子机制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4) .
[2] 苏英. 白念珠菌磷脂酶与对氟康唑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D]. 山东大学, 2011,(10) .
[3] 罗勇奇.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外周血T细胞DNA甲基化异常的研究[D]. 中南大学, 2010,(02) .
[4] 阎澜. 白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线粒体氧化呼吸抑制”机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9,(10) .
[5] 陈建宏. 中药香莲外洗液对不同念珠菌株耐药性基因组学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6] 郭娜. 呋喃喹啉类生物碱白鲜碱体外抗真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08) .
[7] 闭兴明. 麝香草酚抗真菌活性及麝香草酚对酿酒酵母表达谱影响的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07) .
[8] 郑长龙. 白色念珠菌基因CaTCO89和CaPTC1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05) .
[9] 林玲. 石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甘露糖特异结合凝集素的抗真菌研究[D]. 复旦大学, 2008,(07) .
[10] 陈双红. 白念珠菌CYP51功能性氨基酸残基与新型唑类抗真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