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钧敏. 田野菟丝子寄生入侵植物薇甘菊对土壤微生物和薏苡的影响[D]. 西南大学, 2008,(09)
.
[2] 沈慧敏.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及化感作用机理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7,(05)
.
[3] 杨国庆. 紫茎泽兰淋溶主效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旱稻幼苗的作用机理[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
.
[4] 耿广东.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2)
.
[5] 张海楼. 菜心(Brassica rapa ssp. Chinensis)细胞核雄性不育性转育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 2009,(12)
.
[6] 郭惠明. 紫茎泽兰分子研究平台的建立及化感相关基因EaCHS1的克隆[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7] 陈慧丽. 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口盐沼湿地线虫群落的影响及其机制[D]. 复旦大学, 2009,(05)
.
[8] 朱兰兰. 海洋细菌P.leiognathi的发光性能研究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探索[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02)
.
[9] 周艳丽. 大蒜(Allium sativum L.)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及化感物质鉴定[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10] 徐洪伟. 发根农杆菌诱导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及抗旱性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