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建忠. “扶正抗艾方”治疗HIV/AIDS30例临床研究[D]. 湖北中医学院, 2008,(02) .
[2] 张正付. 滇丹参抗HIV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的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9) .
[3] 杨国勋. 红花锦鸡儿抗HIV化学成分的研究[D]. 复旦大学, 2005,(01) .
[4] 刘德. 艾滋病中医辨证特点与临床研究[D].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12) .
[5] 许前磊. 基于“治未病”理论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应用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6] 崔群力. 姜黄素对多巴胺能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7] 黄圣文. 暑湿病理论指导柬埔寨艾滋病辨证治疗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8] 黄剑雄. 艾滋病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9] 王树青. 基于SARS和H5N1病毒关键蛋白酶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 天津大学, 2009,(07) .
[10] 王芙蓉. 家蝇幼虫蛋白提取物的抗病毒、抗氧化及护肝作用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