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赵武奇. 红景天苷缓释微囊技术及其优化研究[D]. 吉林大学, 2004,(04)
.
[2] 范明辉. 红景天苷纳米脂质体的研制[D]. 江南大学, 2009,(03)
.
[3] 毕会敏. 红景天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活性分析[D]. 吉林大学, 2008,(11)
.
[4] 王强. 红景天种子休眠生理与蛋白质HPLC生化标记鉴定技术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03,(03)
.
[5] 晁岳恩. 东南景天锌超积累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的cDNA-AFLP分析[D]. 浙江大学, 2008,(09)
.
[6] 祝钦泷. 彩叶草(Solenostemon scutellarioides)叶色形成相关的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调控研究[D]. 西南大学, 2007,(05)
.
[7] 王莉. 长鞭红景天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调控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3)
.
[8] 戚玮琳. 红景天对乳腺癌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D]. 复旦大学, 2007,(02)
.
[9] 李军. 蔷薇红景天滴丸的制备及其对心肌梗塞影响的研究[D]. 新疆医科大学, 2007,(04)
.
[10] 邓世明. 红景天总鞣质提取工艺、质量标准和药理活性研究[D].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