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占荣. 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10,(12)
.
[2] 刘大刚. 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岩体围岩亚级分级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
[3] 江权. 高地应力下硬岩弹脆塑性劣化本构模型与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7,(04)
.
[4] 杜太亮. 岩质边坡智能化位移反分析及工程应用[D]. 重庆大学, 2007,(01)
.
[5] 徐佩华.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锦屏一级水电站枢纽区高边坡稳定性分区研究[D]. 吉林大学, 2006,(10)
.
[6] 田明俊. 智能反演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4)
.
[7] 常斌. 基于数值仿真试验的岩土工程智能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 2006,(03)
.
[8] 蒋波. 挡土结构土拱效应及土压力理论研究[D]. 浙江大学, 2005,(05)
.
[9] 李攀峰. 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04,(03)
.
[10] 高峰. 地下结构动力分析若干问题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3,(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