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殿荣. 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其对稻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 2009,(10) .
[2] 宋冬明. 杂草稻与栽培稻竞争关系的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 2010,(01) .
[3] 夏寒冰. 异交率、遗传结构和种子萌发揭示的杂草稻适应进化[D]. 复旦大学, 2012,(01) .
[4] 戎俊. 花粉介导的水稻(Oryza sativa L.)基因漂移及其模型的研究[D]. 复旦大学, 2007,(02) .
[5] 陈良燕. 抗虫基因对受体水稻(Oryza sativa)的适合度效应研究[D]. 复旦大学, 2007,(02) .
[6] 夏辉. 抗虫转基因对栽培稻和杂草稻适合度的影响[D]. 复旦大学, 2011,(12) .
[7] 李保印. 中原牡丹品种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构建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8] 刘全兰. 小麦族披碱草属(Elymus L.)的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研究[D]. 复旦大学, 2007,(02) .
[9] 刘继梅. 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独一味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脂溶性化学成分分析[D]. 复旦大学, 2007,(02) .
[10] 黄光文. 运用分子标记对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