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胜利. 黄土旱塬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与模拟[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1) .
[2] 王淑平.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5,(02) .
[3] 安韶山. 黄土丘陵区土壤肥力质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演变[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1) .
[4] 党亚爱. 黄土高原南北主要类型土壤有机碳氮库分布特征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5] 姜红梅. 半干旱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有机碳、养分及水分的动态变化[D]. 兰州大学, 2007,(02) .
[6] 王小利. 黄土高原和亚热带丘陵区典型生态景观单元土壤有机碳对比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5) .
[7] 徐艳. 中国北方主要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其经济学解释[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8] 张旭辉. 农业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与土壤升温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CO_2排放的影响[D].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5) .
[9] 解宪丽. 基于GIS的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1) .
[10] 许明祥. 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及调控[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