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范明生. 水旱轮作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2] 石孝均.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D]. 中国农业大学, 2003,(03)
.
[3] 石英. 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氮素营养调控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2,(01)
.
[4] 夏文建. 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农田氮素循环特征[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5] 卜玉山. 不同覆盖物的农田生态效应与作物增产机理研究[D]. 山西农业大学, 2005,(06)
.
[6] 谢学俭. 苏南稻麦轮作农田系统土壤中磷氮的流失[D]. 南京农业大学, 2006,(11)
.
[7] 陆敏. 水旱轮作农田系统氮素循环与水环境效应[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8] 晏娟.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氮肥适宜用量及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
.
[9] 崔国贤. 覆盖旱作水稻营养生理的变异特征及其适应机理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10] 李荣刚. 高产农田氮素肥效与调控途径[D]. 中国农业大学, 2006,(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