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家宝.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其处理效果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08) .
[2] 张金炳. 污水处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03) .
[3] 陈俊敏.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机理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6) .
[4] 赵福祥. 生态人工快速渗滤系统(ECRI)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工艺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5] 王春燕. 人工土层快渗系统除污性能及氮去除机理研究[D]. 重庆大学, 2011,(10) .
[6] 康爱彬.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7] 聂俊英. 改良的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污水及相关机理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3) .
[8] 韩智勇. 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规律及运行策略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2) .
[9] 韩冰. 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强化效能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12) .
[10] 张迎颖.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艺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