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许前磊. 基于“治未病”理论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应用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2] 汤艳莉. 免疫2号方干预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2)
.
[3] 刘德. 艾滋病中医辨证特点与临床研究[D].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12)
.
[4] 吴欣芳. 免疫1号方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及免疫异常激活影响的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12)
.
[5] 岑玉文. HIV/AIDS中医证型、证型演变及其与T淋巴细胞活化关系的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6] 张彦敏. 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中医证候规律及临床治疗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7] 关静. 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候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2)
.
[8] 程五中. 基于《伤寒论》中寒热错杂证的辨治方法探讨艾滋病的辨治思路[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9)
.
[9] 张万方. 艾滋病中医证候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10] 黄剑雄. 艾滋病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