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汪勇. 水稻杂种花粉不育的细胞学研究及两个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D].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6)
.
[2] 李兴旺. 水稻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调控育性的分子机理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4)
.
[3] 李莉. 水稻花药发育控制基因OsADF的功能分析[D]. 中南大学, 2011,(12)
.
[4] 严志祥. 紫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水稻线粒体呼吸链初步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05)
.
[5] 李六林. ‘新高’梨花粉败育的细胞学和生理特性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9)
.
[6] 罗越华. 水稻反向温敏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D]. 海南大学, 2011,(11)
.
[7] 周时荣. 水稻花粉半不育基因PSS1的图位克隆与功能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6)
.
[8] 王俊生.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活性氧代谢和基因表达分析[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0)
.
[9] 王玉平. 四川隐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D]. 四川农业大学, 2008,(02)
.
[10] 万凌琳. 水稻β-1,3葡聚糖苷酶基因Osg1的功能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