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迟峰. 根瘤菌在植物内的迁移运动及其与植物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7,(03) .
[2] 罗赫荣. 生防木霉菌对土著根瘤菌固氮活性及遗传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2) .
[3] 周相娟. 根瘤菌、铵态氮、光照强度对大豆固氮和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7,(03) .
[4] 胡国元. 华癸中生根瘤菌内源质粒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共生固氮的影响[D].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5] 师尚礼. 甘肃寒旱区苜蓿根瘤菌促生能力影响因子分析及高效促生菌株筛选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7,(04) .
[6] 连玲丽. 芽孢杆菌的生防菌株筛选及其抑病机理[D]. 福建农林大学, 2007,(06) .
[7] 朱辉. 根瘤菌共生信号在豆科植物百脉根中的传递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1) .
[8] 王华. 沙冬青与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共生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9] 程国军. 华癸中生根瘤菌7653R共生固氮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10] 刘彦杰. I 根瘤菌的遗传改造及其应用 II DNA超螺旋对nif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