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焱. 新型生物靶向光敏剂酞菁锌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治疗CNV体内外实验研究[D]. 山东大学, 2007,(03) .
[2] 李晓松. 应用荧光光谱技术对光动力学治疗过程中光敏剂含量的监测[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7,(02) .
[3] 姜昊文. 新型叶绿素光敏剂—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 复旦大学, 2005,(01) .
[4] 黄鹏. 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功能化及其在肿瘤诊疗中应用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2) .
[5] 周广军. 5-氨基乙酰丙酸介导光动力学治疗人胃癌的实验研究[D]. 第一军医大学, 2007,(01) .
[6] 吴英鹰. 光动力学治疗诱导舌癌肿瘤模型中活性氧离子发生特性与抗肿瘤效应相关性的研究[D].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7] 殷军港. 1.新型卟啉类光敏剂的研究 2.三对节化学成分研究[D]. 兰州大学, 2006,(09) .
[8] 任玉. 卟啉光动力纳米药物制备及肿瘤抑制研究[D]. 天津医科大学, 2015,(01) .
[9] 刘子文. 竹红菌素衍生物光动力作用诱导人胰腺癌细胞Capan-1凋亡机理的实验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
[10] 曾章华. 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动力性质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20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