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冬梅. 秦岭地区黄精属两种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2] 纵伟. 大叶紫薇叶降血糖作用及机理的研究[D]. 江南大学, 2006,(09) .
[3] 陈寒青. 红车轴草异黄酮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理功能研究[D]. 江南大学, 2006,(09) .
[4] 王黎明.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茶多糖组分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D]. 江南大学, 2007,(02) .
[5] 王元凤. 茶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D]. 江南大学, 2006,(09) .
[6] 何新益. 苦瓜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6,(12) .
[7] 张继. 沙蒿多糖结构及降血糖作用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5,(05) .
[8] 张沐新. 玉竹甾体皂苷活性成分和分蘖葱头黄酮类活性成分及工艺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03) .
[9] 倪德江. 乌龙茶多糖的形成特征、结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D]. 华中农业大学, 2003,(04) .
[10] 鲍锦库. 囊丝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活性成分分析、黄精凝集素Ⅱ基团特异性化学修饰与生物学活性及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