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毅. 职业性铅接触的骨毒效应[D]. 复旦大学, 2009,(03) .
[2] 刘扬. 铅暴露者卟啉代谢、血压和ALAD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 中国医科大学, 2004,(01) .
[3] 杨惠芳. 职业紧张及铅负荷水平对工作能力评价的影响[D]. 四川大学, 2006,(11) .
[4] 郑光. 职业铅接触致神经传导速度改变的风险评估[D]. 复旦大学, 2010,(11) .
[5] 叶细标. 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复旦大学, 2004,(04) .
[6] 洪峰. 镉、砷对肾脏的联合毒性研究[D]. 复旦大学, 2004,(03) .
[7] 汪惠丽. 儿童血铅水平与ADHD关系及药物防治铅中毒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04) .
[8] 雷立健. 镉对胰脏的毒性作用[D]. 复旦大学, 2005,(07) .
[9] 田丽婷. 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态性对职业性铅接触致肾损伤的修饰作用[D]. 复旦大学, 2010,(11) .
[10] 赵江霞. 汉、维、哈族儿童铅中毒易感性及其干预研究[D].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