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世华. 农杆菌介导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遗传转化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的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3,(04) .
[2] 陈由强. 花生等三种植物的RAPD分析与花生再生和转化体系优化的初步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3,(01) .
[3] 唐荣华. 花生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和分子分类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4,(04) .
[4] 晏立英. 侵染花生的Cucumoviruses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和转基因抗性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 .
[5] 张君诚. 受钙影响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胚胎败育的分子机理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4,(04) .
[6] 姜慧芳. 花生抗青枯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抗性分子标记[D].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7] 雷永. 花生高油酸的分子遗传机制及其高效遗传改良体系构建[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 .
[8] 梁炫强. 花生抗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侵染和产毒机制以及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 2002,(02) .
[9] 李林. 花生品种间耐湿涝性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5,(02) .
[10] 耿丽丽. 转Bt cry8Ea1、cry8Ha1基因花生的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