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雪青. 红豆杉细胞对紫杉醇防御响应的机理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04)
.
[2] 王艳东. 南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烷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诱导调控研究[D]. 天津大学, 2003,(03)
.
[3] 廖志华. 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和抗癌萜类吲哚生物碱的代谢工程[D]. 复旦大学, 2005,(01)
.
[4] 赵春芳. 紫杉醇及紫杉烷的积累规律与代谢谱研究及其应用[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5)
.
[5] 陈永勤. 红豆杉属植物细胞的离体培养和产生紫杉醇的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
[6] 李丽琴. 红豆杉细胞合成紫杉醇的分子调控机理[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7] 涂珺. 中国红豆杉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异源表达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2)
.
[8] 徐秋曼. 两相培养中有机相对红豆杉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5,(03)
.
[9] 汪业春.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遗传转化及紫杉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D].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4)
.
[10] 茹文明.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生态学研究[D]. 山西大学, 2006,(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