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於丙军. 一年生盐生野大豆BB52苗期耐盐机理的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2,(01) .
[2] 周三. 野生大豆基础生理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3,(01) .
[3] 左志锐. 百合耐盐机理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4] 田清震. 中国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AFLP指纹分析及生态群体遗传关系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2,(01) .
[5] 苏国兴. 多胺分解代谢在大豆生长发育和耐盐生理中的作用[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6] 刘会超. 耐盐和盐生园林植物引种、筛选、利用及其耐盐机理的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08) .
[7] 兰英. 大豆LEA基因的克隆及其抗旱、耐盐功能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01) .
[8] 陶晶. 东北主要杨树抗盐机理及抗性品种选育的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2,(02) .
[9] 陆开形. 盐胁迫对大豆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D]. 浙江大学, 2008,(12) .
[10] 张荃. 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作为耐盐模式植物的耐盐机理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