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凤斌.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实施设想[N]. 中国中医药报, 2003, (2003-03-17) .
[2] 张纾难. 中医临床禁忌系列讲座:便秘[N]. 中国中医药报, 2003, (2003/09/11) .
[3] 朱文锋 黄碧群. 科学制定中医证候辨证量表[N]. 中国中医药报, 2006, (2006-11-06) .
[4] 徐述湘. 便秘:一个不容忽视的医学话题[N]. 中国医药报, 2002, (2002-08-22) .
[5] 陆金根 郑培永. 量表设计应“中医化”[N]. 中国中医药报, 2006, (2006-03-27) .
[6]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 谢松梅 卓宏. 强调症状特点 关注复杂因素[N]. 中国医药报, 2013, (2013-02-21) .
[7] 席作武. 针药合用治疗便秘[N]. 中国医药报, 2004, (2004/02/26) .
[8]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科内分泌教授 陈艳. 或腹泻或便秘 应查一查血糖[N]. 上海中医药报, 2007, (2007-09-07) .
[9]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 阚志超. 便秘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应引起人们重视[N]. 家庭医生报, 2003, (2003-10-20) .
[1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王燕平 整理. 王永炎:标准要体现中医原创和精准优势[N]. 中国中医药报, 2017, (2017-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