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浙江普陀山花岗质杂岩的地球化学与岩浆混合作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晓琳邱检生王德滋王汝成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及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正> 我国浙闽沿海存在着一条颇具特色的I-A型复合花岗岩带(邱检生等,1999),其中的钙碱性(Ⅰ型)花岗质岩石中普遍发育暗色微粒包体,位于浙江东北部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杂岩体即是典型实例之一。构成杂岩体的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玢岩、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及晚期的晶洞钾长花岗岩等。其中黑云母钾长花岗岩是该杂岩体的主体岩性,在部分地段的该类岩石中发育有丰富的暗色闪长质包体。前人对该岩体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研究(蒋叙良,1991;王一先等,1997;邱检生等,1999),但对岩浆源区性质及深部作用过程的研究较薄弱,特别是对岩体中暗色包体的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寄主岩的成因联系等缺乏深入探讨。为此,本文重点进行了包体与寄主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对比,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探讨深部成岩过程及岩石成因。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32010,40272036);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40221301)
  • 【会议录名称】 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4
  • 【会议地点】中国海南海口
  • 【分类号】P588.1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化学流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