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不同类型、不同位置钛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角骨折的功能稳定性评价
【摘要】 下颌骨折发生率较高,统计资料表明下颌骨折占颌面部骨损伤的50%~70%[1]。下颌角位于牙齿承托区外,骨断面较薄,尤其是有第三磨牙存在时骨质更薄,是骨折的好发部位。下颌角骨折必须行解剖复位,否则移动的远中骨块将会影响髁状突的位置,继发创伤性关节炎[2]。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情况。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下颌骨折内固定系统的研究,目前钛接骨板已成为代表性的主流接骨板材料。小钛板与加压钛板是内固定的二种常见形式。本研究通过建立下颌角骨折体外模型,对比研究下颌角骨折采用不同类型的钛板,放置不同位置固定技术在功能负载条件下骨断端的弯曲和扭转位移变化,评价其功能稳定性。为下颌角骨折内
- 【文献出处】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07年02期
- 【分类号】R782.2
- 【下载频次】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