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医治疗脑衰老的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中医学对脑衰老的认识散见于健忘、眩晕、郁证、癫证、脑空虚、脑髓消、情志病等论述中。认为本病是人脑功能逐渐衰退的疾病,证候与脑主思维、记忆、感觉、五志等功能失调相关,表现为神机失调、智能衰退、行为异常,患者起病隐匿,渐行加重。初期多见头晕耳鸣、健忘失眠、情绪急躁等脑功能失调症状;中期呈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神情淡漠等脑功能衰退症状;后期智能明显衰退,脑组织形态改变,呈痴呆状态。现代中医学者将传统中医衰老理论分析、归纳、综合为五脏虚损致衰老学说,气血失衡致衰老学说,阴阳失衡致衰老学说,阴液耗损与衰老相关学说等,各种学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形成较完整的中医衰老理论体系,对脑衰老的机制探讨和辨证施

【关键词】 脑衰老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综述
  • 【文献出处】 山东中医杂志 ,Shand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07年08期
  • 【分类号】R277.7
  • 【被引频次】4
  • 【下载频次】322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