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皮肤交感反应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摘要】 皮肤交感反应(SSR)是皮肤-交感神经泌汗体表电压变化的反映,自20世纪80年代始用于临床以来,取得了一些经验。为此,笔者复习近几年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1SSR产生1.1反射通路SSR是整体水平反射活动,传入与刺激性质有关,主要为A类有髓粗径纤维,额叶可能参与SSR引出,顶叶参与波幅调整。传出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密切相关,泌汗纤维不交叉,在脊髓起于胸1以下胸腰段侧角,上肢来自胸2至胸8或9节段,下肢来自胸10至腰2或3节段,循周围神经、血管周围支配汗腺,节前后均为胆碱能C类纤维,节后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呈毒蕈碱样反应,兴奋时泌汗。1.2SSR获得常用电刺激,检查室安静、偏暗,室温22~24℃。受
- 【文献出处】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roneurophysiology , 编辑部邮箱 ,2007年03期
- 【分类号】R741
- 【被引频次】15
- 【下载频次】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