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病毒性脑炎患儿复方丹参治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浓度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对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病脑住院患儿,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I组(52例)和观察II组(50例),两组均给常规治疗,观察I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两组均在入院治疗前采静脉血5mL,治疗后5,7,10,14d分别于清晨采空腹静脉血5mL,采用比色测定法测定血浆LPA浓度,同时测定凝血指标。设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病脑病情轻度者,LPA浓度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重度病脑患儿发病后LPA即明显升高,以后渐降低,治疗14d时基本正常。观察I组LPA恢复正常时间较观察II组短,病情好转亦快。10d时观察I组比观察II组临床治愈好转的例数多,P<0·05。凝血指标的变化与LPA呈正相关。结论病脑患儿急性期LPA浓度升高,证明病脑存在血栓前状态,LPA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提示病脑患儿尤其是重度者应予以抗凝治疗。LPA浓度可作为病脑病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指标之一,可用于指导治疗。

  • 【文献出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05期
  • 【分类号】R272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53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