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sCD40配体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摘要】 <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包括 T、B 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和 T 细胞依赖性自身抗体的产生。在T、B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和产生自身抗体的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中,协同刺激分子的作用必不可少。为了解 ITP 患儿体内可溶性 CD40 配体(sCD40L)的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PC)的关系,我们采用 ELISA 及 RT-PCR 方法检测了30例 ITP 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 sCD40L 及其基因 mRNA 表达水平,探讨sCD40L 在 ITP 发病中的作用。对象和方法1 对象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本院住院 ITP 患儿30例,诊断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其
- 【文献出处】 中华血液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05期
- 【分类号】R725.5
- 【被引频次】5
- 【下载频次】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