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附子理中丸儿科应用4则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黄鹤洁

【机构】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

【摘要】 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附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主治脉微肢厥,昏睡露睛,或寒中内脏之霍乱吐利,转筋,口噤,四肢强直等脾胃阳虚之阴寒重证。现市售附子理中丸改为党参方,每丸重9克。笔者在临床上用于儿科疾病,如喜唾、流涎、泄泻、肺炎等,投之多效,举例如下。1喜唾男,12岁,学生,2004年4月19日初诊。喜唾2个月余。西医治疗无效。诊见:不自主地频繁唾沫,质地稀,苔薄白滑,脉弦,证属寒饮,治以温阳化饮。处方:附子理中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10天后复诊,病子痊愈。按《伤寒论》曰:“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附子辛甘大热,补火助阳,化

  • 【文献出处】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Modern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a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12期
  • 【分类号】R272
  • 【被引频次】6
  • 【下载频次】97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