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人类命运的永恒之迷——话剧《雷雨》的现代阐释
【摘要】 <正>尽管曹禺一再表明,他创作《雷雨》时“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但他同时又承认“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跟着曹禺的思路,我们把所有视线都投注在这个异常压抑郁闷的罪恶深渊——周公
- 【文献出处】 戏剧文学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05期
- 【分类号】I207.34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