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笔墨境界与人格修持的统一——兼论中国画的美育功能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冯旭

【机构】 渤海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 人类文化生态学告诉我们,由于中西方两种不同的原始生存方式,导致出本质不同的视觉模式,因而造就了本质不同的形色观念。天造地设的环境极早形成了中国人集自然、社会、人于一身的“和谐”理念。中国人应物取象的方法从而创造出心物合一的以笔墨为精核的“第二自然”,这也是中国人毕生追求的“中和”境界。一、“得意忘形”的笔墨境界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境界问题。笔墨是一种人品,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黄宾虹讲,“笔墨历古今而不变”。就因为它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一种“道”的外在表现。天不变,道亦不变,在形而上的层面,只有绝对精神的世界可以永恒。中国画称为“得意”的笔墨境界,就是这样一种极高境界。以笔墨为精

  • 【分类号】J212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145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