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探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详察中风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临床常采用清热通腑、平肝潜阳、解毒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治法,虽取得了一些疗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深入开展中风病因病机研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中风临床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气血与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病主要病机特点,并对其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1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1.1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依据《内经》认为气血是脑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灵枢·五癃津液

【关键词】 中风气虚血瘀病因病机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050430904);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5KJ274)
  • 【文献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02期
  • 【分类号】R255.2
  • 【被引频次】50
  • 【下载频次】872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