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天灸“引赤发泡”作用机制探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林咸明

【机构】 浙江中医学院 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 “天灸” ,又称“自灸”、“冷灸” ,即是采用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表面 ,使局部皮肤红赤充血 ,甚则起泡的一种治疗方法。因其能发泡而稍有痒、刺痛 ,刺激如火燎 ,故以“灸”名 ,又称发泡疗法。该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 ,应用于内、外、妇、儿、骨、皮肤等各科疾病 ,尤其对免疫失调性疾病及风湿、类风湿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目前对天灸的临床报道较多 ,但对其作用机制方面尚无系统的报道 ,笔者根据历代文献论述及临床报道并结合本人临床应用体会 ,认为天灸发泡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供同道探讨。1 通过穴位—经络—脏腑系统的调整作用天灸药物敷贴于穴位表面 ,使之红赤、发泡 ,并伴有痛痒

【关键词】 天灸腧穴机制探讨
  • 【文献出处】 针灸临床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 编辑部邮箱 ,2002年12期
  • 【分类号】R245.8
  • 【被引频次】33
  • 【下载频次】470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