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两种新发现的肝炎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研究近况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1989年以前,人们以“非甲非乙型肝炎”表示那些未知病原所致的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发现打破了这种僵局,但发现它是肠道外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1]。后来,Reyes等成功地分离出成型肝炎病毒(HEV),而它则是经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2]。 1994年,Deka等[3]用一名患有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法国病人粪便接种猕猴,在猕猴体内找到一种直径为 27~32 nm的病毒颗粒,其基因组长约 20 kb,过早乐观地将其命名为HFV,后因该项研究未能重复进行而难以为人们接受。另外一些病毒,如 EBV、CMV、HSV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亦能导致肝炎发生,但此种情况极少见。尽管如

【关键词】 肝炎病毒HGVTTV
  • 【文献出处】 中国消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 编辑部邮箱 ,2001年02期
  • 【分类号】R181.3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28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