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谈课堂教学中“参与度”的数学模型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陈焕新

【机构】 湖北省孝感市文昌中学!432100

【摘要】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多个教学活动组成的,“学”是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再好的教学活动,学生如果不参与,就无法从中得到收获,所以,讨论收获,先要讨论参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学的收获的大小。为了更好地说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近来,有人提出了“参与度”的概念①。本文试就参与度的数学模型发表一点看法。   参与是行为对于活动 (指教学活动,下同 )的发生过程,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活动是参与的客体,主体与客体是否结合在一起,是参与是否发生的标志。“结合”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结合程度的深浅,二是结合时间的长短,前者叫参与深度,后者叫参与时间,二者构成了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它们的乘积表示参与的“

  • 【文献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 编辑部邮箱 ,2001年05期
  • 【分类号】G633.6
  • 【被引频次】24
  • 【下载频次】333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