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镁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摘要】 <正>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常期应用利尿剂和地高辛,醛固酮增高及肠道吸收减少等原因均会导致低镁血症。缺镁时可使肌凝蛋白ATP酶活性降低,供给心肌能量下降,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在心肌缺血缺氧时,乳酸的堆积抑制了PH值敏感的磷酸果糖激酶(PFK)的活性,从而减少FDP的生成,也就抑制了糖酵解能量的产生;使心肌收缩力进一步下降。这时即使积极地按照常规治疗,亦不能缓解病情。所以笔者在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加用了硫酸镁及1.6-二磷酸果糖(FDP)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文献出处】 工企医刊 ,The Medic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 编辑部邮箱 ,2001年02期
- 【分类号】R541.6
- 【下载频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