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陈浩凯

【机构】 长沙电力学院!讲师

【摘要】 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是在儒家理论指导下,建立在实践原则基础上的道德过程教育,它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强调建立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观、价值观,注意建立大道德教育体系。这对于今天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一、理念上的主客观统一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理念既强调客观存在的伦理,同时也强调主观自为的“道德”。古代思想家将伦理看成宇宙和社会所固有的一种客观力量,儒家所强调的“三纲”“五常”就是一种“本来如此”的伦理存在,不可跨越。成中英先生认为,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合乎道理,合乎人性的。伦理是基于物理与生命之理上的,[1]这种伦理与物理一样,是本然之理。因此,“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 【文献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Hunan Social Sciences , 编辑部邮箱 ,2001年02期
  • 【分类号】B82-092
  • 【被引频次】7
  • 【下载频次】423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