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医古代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及老年人群的一种多发病 ,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 ,致使骨的脆性增加 ,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临床表现为腰背四肢疼痛、龟背、乏力 ,甚至骨折。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之势 ,已引起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重视。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到来 ,对本病的研究也日渐广泛与深入。许多医家力求从古代文献中探索本病的病因病机、预防及辨治规律。本文将对中医古代文献中对类似于本病的认识作一介绍。1 关于病名的认识古代虽无骨质疏松症之名 ,但有关类似症状的描述在历代医籍中屡可见到。如《内经》中云 :“精伤则骨酸痿厥。”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中亦有 :“肾虚劳伤之症……腰脊
- 【文献出处】 中医研究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 编辑部邮箱 ,2000年04期
- 【分类号】R259
- 【被引频次】23
- 【下载频次】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