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纳米级润滑膜失效实验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采用光干涉法相对光强原理对点接触中心区进行了润滑膜厚度测量,该方法在垂直方向的分辨率可达0.5nm,水平方向可达1μm。讨论了膜厚与压力,速度和润滑油粘度之间的关系,观察和分析了流体润滑膜的失效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接触压力足够小或者润滑油粘度足够高,即使在一个很低的速度下也能清晰地观察到流体动压润滑效应。当压力增至某一定值,在膜厚-速度曲线上可观察到一个转折点,当速度降到此点以下时,润滑膜厚度将很快减小到几个分子层厚,此时,润滑膜不再具有流体润滑特征,即流体润滑膜失效。对不同粘度的润滑剂,失效点会出现在不同的速度和压力下。要使接触区在较高的压力下形成流体膜就必须施加更高的速度或使用更大粘度的润滑油。最后建立了失效点的压力、速度和润滑油粘度之间的关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9672034,59735110)
  • 【分类号】TB383
  • 【被引频次】4
  • 【下载频次】24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