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上皮细胞凋亡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流行病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和胃癌发生正相关,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 Hp定为Ⅰ类致癌因子。细胞凋亡是受基因编码的细胞主动"自杀"的生理性死亡过程,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异常有关。 Hp感染主要在胃癌发生的起始阶段起作用 [1],尽管人群 Hp感染率很高,但仅有少数患者发展为胃癌,这可能与宿主对细菌反应的差异及细菌特定产物的表达差异有关。 Cag A基因型 Hp感染增加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已得到初步证实 [2,3]。本研究应用 PCR技术对 Hp进行基因分型,并通过观察 Hp及其不同基因型感染对相关性胃病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而探讨 Hp的致癌机制。 材料

  • 【文献出处】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 编辑部邮箱 ,2000年05期
  • 【分类号】R363
  • 【被引频次】5
  • 【下载频次】37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