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梅毒螺旋体37000内鞭毛蛋白基因的扩增、克隆及鉴定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多数细菌的鞭毛是由单一多肽组成的多聚体,但与此相反,梅毒螺旋体 (TP)的内鞭毛不在菌体表面,是由多肽排列于外鞘和中央核内, TP鞭毛的特殊解剖位置,使其不应是完整菌体最先识别的抗原,而事实则相反,鞭毛蛋白是人类感染 TP后最先产生 IgM和 IgG抗体的抗原,可能是因其可借助于某种方式穿过外膜,暴露于菌体表面 [1]。尽管该基因序列已清楚,但尚未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 [2]。 37 000鞭毛蛋白抗原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家兔感染 1周内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因此,检测 37 000鞭毛蛋白抗体临床上可能颇有实用价值,但如何获得大量的抗原,首先必需成功克隆,然后进行高效表达。故我们用 PCR扩增

【基金】 广东省卫生科研基金资助!(A1999556);深圳市卫生科研基金资助!(199806036)
  • 【文献出处】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 编辑部邮箱 ,2000年03期
  • 【分类号】R377
  • 【被引频次】2
  • 【下载频次】52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