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AMI患者血小板数目、体积的变化,我们分析了AMI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计数(PLT)的资料,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不同梗死部位、范围的血小极参数的变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MI组:系1994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监护病房的AMI患者81例,其中男59例,女22例;年龄33~78岁,平均(59.04±12.11)岁。其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酶改变均符合1979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包括前间壁、前例壁、局限前壁)27例,下壁(包括后壁、右室壁)13例,多个

  • 【文献出处】 中国综合临床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 编辑部邮箱 ,2000年04期
  • 【分类号】R542.22
  • 【被引频次】4
  • 【下载频次】15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