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调配中药处方脚注处理原则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脚注是指医师在中药处方药名旁标注简要说明,提示调剂师给予充分的注意,并正确调配,使其发挥应有药效,达到治疗目的。脚注的种类有如下几种。按煎服要求脚注分为先煎、后下、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研末服、兑服等。注有如上字样的药物均应另包,与其他药物分开,并在发药时向病人交待清楚。按药物用量脚注的有个(如大枣)、片(如生姜)、具(如紫河车)、对(如蛤蚧)、条(如白花蛇)等。按加工方法脚注有捣、去心、去刺、去毛、作药引等。捣即打碎,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用时捣碎的品种共58种,占药典所载中药材、植物油脂的11%。用时需捣碎的品种包括:种果皮坚硬类如蕤仁、榧子、枣仁、桔核、荔枝核、决明子、牛蒡子、白

  • 【文献出处】 西北药学杂志 ,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 编辑部邮箱 ,2000年03期
  • 【分类号】R288
  • 【下载频次】38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