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关于水稻土研究中某些数据和观念的讨论
A DISCUSSION ON SOME DATA AND CONCEPTS IN THE RESEARCH OF PADDY SOILS
【摘要】 把水稻土分为“爽水、滞水、侧渗、漏水与囊水型”,即水稻土的“五水”分类,提出于1979年[1]《中国太湖地区水稻土》一书(下文简称《太》书)的出版[2],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到“五水”分类的全貌。朱莲青从水稻上指示性层段的观念对“五水”分类提出了有相当根据的不同看法,指出了其中“主要的错误和混淆”[3]。本文仅就水稻土分类研究中尚可商榷的某些数据和观念予以讨论。据太湖地区水稻土102个土层的容重D(g/cm2)和总孔隙度P(以小数表示)的测定数据,我们可算出102个相应的土壤比重d(即土壤颗粒与等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无量纲):这102个土壤比重计算值d的分布有如下特征:(1)最小值为2.39,最大
- 【文献出处】 土壤学报 ,ACTA PEDOLOGICA SINICA , 编辑部邮箱 ,2000年01期
- 【分类号】S511
- 【被引频次】4
- 【下载频次】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