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发作期哮喘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是以活化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管非特异性炎症。一些学者认为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反映了嗜酸粒细胞的活化程度,可以判定哮喘炎症的程度及预后,直接监测和指导抗炎治疗[1,2]。我们测定了发作期哮喘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 临床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35例,男16,女19例,21~86岁,健康体检者110名,男62、女48名,21~60岁。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给以倍他米松200~500μg/d喷吸,部分患者静脉输液中加用氢可的松或口服强的松,同时给予其他支气管扩张药。2.方法 (1)血清标本的采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哮喘
  • 【文献出处】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 编辑部邮箱 ,2000年06期
  • 【分类号】R562.25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33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