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A型花岗岩成因模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Collins等 (1982 )根据澳大利亚东南部Lachlan褶皱带中A型与I型花岗岩在时空上的耦合关系 ,提出了两阶段残留源区成因假说 ,即地壳岩石通过部分熔融先产生I型花岗岩 ,然后残留岩进一步部分熔融形成A型花岗岩。然而 ,Rutter和Wyllie(1988)的实验研究发现 ,在地壳长英质岩石通过部分熔融形成I型花岗岩以后 ,残留岩以富集Al,Ca ,亏损K ,Si为其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这无法合理解释世界范围实际观测到的A型花岗岩Al,Ca相对亏损而K ,Si相对富集的基本事实。针对残留源区两阶段成因假说存在的上述困难以及A型花岗岩相对贫水的基本特征 ,Creaser等 (1991

  • 【文献出处】 地学前缘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 编辑部邮箱 ,2000年01期
  • 【分类号】P588.121
  • 【被引频次】35
  • 【下载频次】847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