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的临床意义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携带者超过3亿5千万人。HBV的复制需经复制中间体RNA反转录,且病毒的DNA聚合酶缺乏校对酶活性,不能修正核苷酸错配,因而具有较高的变异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包括主蛋白(S蛋白)、中蛋白(M蛋白)和大蛋白(L蛋白)。S蛋白是其最主要成分,能诱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是目前制备疫苗的基础。S蛋白氨基酸(aa)124~147,由124与137、139与147位点的半胱氨酸以二硫键相连形成两个loop构成a决定簇,是乙型肝炎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的主要作用位点。a决定簇为共有决定簇,其抗体对各亚型有交叉保护作用。前S蛋白参与组成M蛋白和
- 【文献出处】 肝脏 ,Chinese Hepatology , 编辑部邮箱 ,1999年04期
- 【分类号】R373
- 【被引频次】12
- 【下载频次】55